欢迎您访问全球赌博十大网站网站!
数字赋能补短板 部门联动强监管
——福建泉州探索构建水资源税“三维一图一链”监管新模式
今年来,泉州市水利局、税务局以全面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构建水资源税“三维一图一链”监管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将21个违规取水口纳入监管,占新增取水口的63.64%,累计补税34.02万元(包含发电企业),今年一、二季度入库税收同比增长13.35%,有效破解传统水资源监管盲区和水利执法排查手段单一问题,促进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水资源税征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泉州方案”。
一、“三维”指标构建,精准识别风险
(一)用水效能分析维度:区域经济与用水数据联动,锁定风险区域。泉州市水利局对用水效率尤其是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异常的县(市、区)进行筛选。在初步确定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的基础上,联合税务部门依托大数据平台搭建用水效能分析维度,进一步缩小异常区域范围。通过建立区域经济与水资源利用数据模型,对所辖县(市、区)的工业产值与用水量进行动态比对,自动识别出南安市、安溪县及永春县等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偏低的异常区域,精准定位潜在违规取水风险点。该维度不仅实现了从宏观层面把控区域水资源使用情况,还与水电票关联维度、风险等级排序维度共享基础数据,为后续多维度综合分析提供有力支撑,改变以往单一排查的低效模式。
(二)水电票关联分析维度:多源数据交叉核验,找出漏征漏管对象。泉州市水利局与税务部门创新构建“售电进项+开票情况”与“售水进项+取水情况”的智能分析机制。以取水许可为前提,运用数据挖掘分析,对纳税人的用电、用水、开票等多源数据进行自动匹配与交叉核验。当检测到处于正常生产经营状态,却“无售水进项且无取水许可”的异常数据组合时,触发预警。该维度与用水效能分析维度相互补充,前者聚焦区域整体风险,后者深挖个体企业问题,两者结合形成更全面的风险识别网络,让隐藏的税收征管漏洞清晰浮现。
(三)风险等级排序维度:智能算法分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依据“售电进项+开票情况”,利用智能算法将纳税人划分为大、中、小三类规模,并结合细分行业工艺耗水情况,设定不同风险等级。该维度通过整合用水效能分析维度的区域风险数据、水电票关联分析维度的企业异常数据,构建出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对于高风险纳税人,推送至水利部门和税务部门开展重点核查与联合执法;中低风险纳税人则由系统进行日常数据监测与智能预警。三个维度紧密配合,形成完整的风险识别与处置体系,实现税收征管资源的科学配置,在确保征管质量的同时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二、“一图”动态呈现,靶向定位疑点
(一)应用“税即视”系统,匹配税源地理信息。泉州市税务局创新“税即视”系统应用场景,将工业取水风险模型识别出的疑点纳税人信息与地理位置进行精准匹配,建立工业取水疑点分布图。借助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在电子地图上直观标注出疑点纳税人的具体位置。同时,引入卫星遥感影像技术,以晋江、九龙江、桃溪等河流水库周边为重点监控区域,实现对水资源使用情况的全方位、可视化监控。
(二)聚焦高风险对象,划定重点监控区域。聚焦高风险对象,划定重点监控区域。泉州市水利局与税务局强化联合会商研判,依托“税即视”系统以“可视化”形式呈现风险纳税人的分布情况,执法行动更具针对性,执法效率与效果有效提升。如:永春介福、安溪尚卿、南安官桥等陶土、砖瓦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因行业、地域特点、存在违规取水的潜在风险,被划为重点监控区域,并作为首批联合执法对象。
(三)呈现可视化态势,辅助监管决策制定。呈现可视化态势,辅助监管决策制定。依托“税即视”系统,区域内取水监管的风险态势以直观的图表形式。水利与税务部门不仅可以定位疑点纳税人,而且可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水资源税征管风险分布、态势分析,及时调整监管策略,合理调配执法力量,实现精准监管。
三、“一链”协同贯通,全程强化监管
(一)联动前端“取水链”,夯实管理根基。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为契机,开展税务、财政、典型代表企业参加的四方研讨活动,泉州市水利局、税务局、财政局联合签订《水资源税征管协作框架协议》,以制度形式就各方职责、数据共享、问题会商、联合监管与联合执法等进行细化明确。同时,在办税服务厅设立水资源税联合咨询服务专窗,利用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的线上线下融合,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为水资源税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二)融合中端“护水链”,筑牢合规底线。在中端管理环节,水利部门与税务紧密协作,将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入风险防控工作。基于构建的工业取用水“三维”风险指标体系,对纳税人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数据,税务人员及时介入核查,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处置。此外,借助“税即视”系统,对风险纳税人进行可视化跟踪管理,持续强化对水资源使用合规性的监管,筑牢税收征管合规底线。
(三)畅通末端“治水链”,提升执法效能。在末端治理阶段,税务与水利部门建立健全会商制度,常态化召开联席会议,围绕风险联控“三维一图”指标体系构建、算法有效性评估与参数优化、联合执法对象确定与实施方式、违规行为认定与取水量核定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商议,形成共识。同时,试点高风险响应和举报立案“双触发”的水资源税联合执法机制,整合水利部门与税务的执法资源与力量,强化源头控管和执法结果应用。联动开展现场核查25户次,发现14户违规取用地下水,7户违规取用地表水,核定取用水量5.96万立方,补缴税款及滞纳金3.81万元,有力增强了水资源税执法的刚性与威慑力,推动水资源税监管工作迈向新高度。